来源:中国经营报
* **资金杠杆:**放大你的投资资金,让你以更少的本金撬动更大的收益。
本报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
为主人准备咖啡、提供生命体征监测功能,这是出现在漫威电影《钢铁侠》中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机器人管家“贾维斯”的工作场景。
随着科技日趋进步,类似“贾维斯”这样的AI机器人或将在不久的将来走进现实。《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并提出,要推进重点产品开发,开发包括神经功能受损康复在内的康复类产品和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健康促进设备在内的康复辅助类产品。
对此,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傅利叶”)方面对记者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在为脑损伤病人、骨伤患者等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实验。
事实上,除了帮助患者康复外,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比如进入危险工作环境,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普勒”)CEO胡德波日前表示,实际上,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已经到了拐点,并且落地时间可能会比很多人预测得更快。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国内厂商在成本控制、应用场景理解以及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但人形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实际落地和应用场景较为欠缺。
从实验室走进现实
随着技术进步,电影中的机器人助理、管家或将慢慢变成现实。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包括傅利叶、开普勒和钛虎机器人等在内的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均已有相关产品投入实验。
傅利叶方面表示,在纯康复领域,傅利叶的机器人产品Exo Motus M4能够通过优化的步态曲线,帮助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康复早期实现节律性步行,促进髋膝关节的分离运动,提供正确的感觉输入,抑制异常运动模式。
开普勒方面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正面向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特种行业和科研教育等领域进行开发,并且有一套系统的应用场景落地流程。“从需求分析开始,到实验场景验证(POC)、模拟环境部署进而是实际产线部署,根据实际情况持续优化。在落地过程中,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估涉及臂展工作空间、手臂负重能力、手部和手指能力、导航能力、视觉能力、行走能力、工作续航、工作稳定性等。”
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同时,技术创新也很活跃,在机器人设计、制造、应用等方面,国内企业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部分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进入现实物理世界的最佳载体。”华创证券相关研报测算,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的销量可达216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亿元。
不过,作为智能硬件产品,我国人形机器人赛道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发展周期依然在突破的临界点上。业内人士预计,未来2—3年,人形机器人将在硬件层面迎来重大突破,以提升可靠性、降低成本,并优化相关指标。
聚焦养老医疗赛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3年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也为各地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奠定了政策基础。“要培育 2—3 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 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在今年7月25日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提到,要创建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汽车、电气设备生产和零部件加工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形机器人赋能制造应用场景,形成机器人生产解决方案。
事实上,上海市已先后发布了多个领域机器人建设行动方案。今年5月,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揭牌,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青龙”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
在柏文喜看来,上海市发展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有多重因素。“上海市是中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有助于缓解养老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通过智能机器人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柏文喜进一步表示,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还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还能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上海市在全球养老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开普勒方面告诉记者,公司的“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定位“高智商蓝领机器人”,聚焦仓储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巡检、科研教育等应用场景,具有高负载、长续航、高性价比的特点。
傅利叶方面则向记者表示,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包括医疗康复、学术研究等在内的现实应用场景打造高智能的通用机器人平台。“目前,傅利叶机器人服务覆盖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机构和医院。”
行业标准尚需规范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新兴产业的人形机器人赛道,还需要在行业标准、伦理道德等方面对其进一步规范,实现产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柏文喜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赛道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实用性,以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复健康复等需求。
“政府也应出台更多的支持性政策,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同时建立和完善机器人产品和服务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柏文喜进一步表示,同时还要加强人形机器人市场教育,提高公众对智能机器人参与养老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并且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开发适应性强的机器人产品,满足特定需求。
“此外,还需要解决人形机器人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处理好机器人养老可能涉及的相关问题,确保机器人的使用符合社会伦理和法律规定。”柏文喜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企业端已开始在技术层面逐步发力。胡德波日前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步正在提速。“开普勒研发人形机器人已有3年多的时间,公司第5代人形机器人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小批量生产,给一些早期的客户发货。”
据了解,开普勒采用自研算法,实现了人形机器人预设动作与端到端全自主规划相结合模式及精准控制,全身配备包括高性能GPU主板、纯视觉识别和导航方案在内的多样传感器。仿生型构造也让人形机器人在工作时更好地像真人一样处理、解决繁重问题,将人从重复性劳动和高危行业中解放出来,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
傅利叶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已在仿真环境中训练GR-1型人形机器人,再将训练好的模型迁移到现实世界中。“仿真环境安全可控且成本低,不仅显著加快了算法迭代速度,也降低了研发成本。通过远程遥操采集人类的动作数据,用于训练和改进仿真模型,GR-1型人形机器人得以模仿学习人类运动,完成跳舞、打鼓、放置物品等日常生活动作。”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研发团队采用强化学习算法,进行大量试错学习,不断优化机器人运动控制策略。”傅利叶方面表示,此举能让GR-1型人形机器人在草地、非平整路面及泥泞斜坡等户外复杂地形中顺利行走,实现稳定、自主的运动控制表现,为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李桐 一家天下股票配资